推荐阅读

    陕西理工大学2020年海内外优秀人才线上招聘启事

    发布时间:编辑:东华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浏览次数:loading...

    陕西理工大学2020年海内外优秀人才线上招聘启事

     

    陕西理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先后经历汉中大学、汉中师范学院与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陕西工学院等发展阶段。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合并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学院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城市——陕西省汉中市。这里气候温润,宜学宜居,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和“西北小江南”的美誉。学校有17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设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有生物学、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科学与工程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继2016、2017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学校后,2018年8月,生物学被陕西省确定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学校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培育)、1个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6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 现有专任教师115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6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现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

    为了全面创建以工程教育和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决定面向海内外招聘教师。

     

     

    一、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领军人才

    A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外院士等科技领军人才,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B类: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二)杰出人才

    A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B类:国家“四青”项目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

    C类:已进入“会评”评审程序且符合继续申报要求的国家“四青”项目候选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2周岁。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省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D类:掌握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的团队负责人及团队骨干成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或学术地位水平与此相当的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依托平台:我校相关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团队。

    (三)青年拔尖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身心健康,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能力素质。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工作业绩,具有良好的创新发展潜力,近五年在所属学科国际(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A类:具备副教授任职资格(国外任职人员应具有相当于国内副教授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37周岁(哲社人艺类不超过40岁),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1.国内一流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任职,主持过国家级面上科研项目;

    2.国内一流高校或知名科研院所任职,具有2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3.国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任职,主持过境外科研项目;

    B类: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哲社人艺类不超过37岁),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一年以上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可优先推荐):

     1.国内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博士毕业,主持过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作为核心成员(排名前三)参与过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2.国内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博士毕业且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等);

    3.国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博士毕业且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排名前三)参与过境外科研项目。

    (四)海内外优秀博士

    引进的人才应具有博士学位,且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2020年12月底前获得博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要求身心健康,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素质,在所从事科研领域中获得较高学术成就,具有创新发展潜力和一定社会效益。

    1.A类博士: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人文社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所属学科发表SSCI期刊论文或CSSCI核心库期刊学术论文3篇;或发表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摘2篇;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主持省部级人文社科类项目且发表CSSCI核心库期刊学术论文2篇。

    理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所属学科发表SCI一区期刊学术论文或SCI二区期刊学术论文2篇;或ESI高被引前3%。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主持省部级科技项目且发表SCI二区期刊学术论文。

    工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所属学科发表SCI二区期刊学术论文或SCI三区期刊学术论文3篇。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主持省部级科技项目且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2篇。

    有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留学背景,或科研成果特别突出者。A类博士,学科专业及招聘人数不限。

    2.B类博士: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人文社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所属学科发表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发表期刊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摘。

    理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所属学科发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SCIE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篇)。

    工科: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所属学科发表SCI三区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SCIE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篇)。

    优势及强化建设学科:生物学、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学科。

    3.C类博士

    达不到A类或B类博士招聘条件,但又属教学科研单位急需的人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质,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试讲效果良好。

    (五)创新团队 

    学校鼓励优秀创新团队的引进,对于在学科前沿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或具有显著创新潜力,以领军人才、杰出人才为带头人或核心成员的团队,除团队成员享受以上相应类别博士待遇外,还给予团队特别支持,视具体情况面议。

     

    二、引进待遇

    (一)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聘期与待遇

    1.聘期

    每个聘期一般为5年,具体以协议为准。

    2.年薪

    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年薪:30—200万元;青年拔尖人才年薪:15-30万元。具体标准面议。

    3.住房及引进费

    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学校提供120—200平米精装房。

    青年拔尖人才:提供50-70万元人才引进费,具体标准面议。

    4.科研启动费

    领军人才、杰出人才(A类、B类)科研启动费600—1500万元。

    杰出人才(C类、D类)、青年拔尖人才科研启动费根据工作需求,一事一议。

    5.其他待遇

    按照《陕西理工大学人事代理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优先解决配偶工作。

    (二)海内外优秀博士聘期与待遇

    1. 聘期:每个聘期为6年。

    2. 待遇

    博士类型

    对博士其他要求

    引进费/待遇

    住房待遇

    科研启动费

    配偶问题

    其他

    A类博士

    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本、硕、博阶段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30-50万元。享受3年副教授待遇,满3年时考核合格者继续享受副教授待遇。

    住房补贴500/月,或可提供过渡性住房3年。学校协助联系团购商品房源,购买时可用人才引进费代为支付购房首付款

    10-20万元

    硕士研究生可参加学校人事代理人员招考;紧缺专业博士本科及以下学历的配偶安排编制外聘用合同制工作岗位,并按规定购买社会保险。

    配备笔记本电脑和打印机一套。

    B类博士

    25-40万元。享受3年副教授待遇,满3年时考核合格者继续享受副教授待遇

    住房补贴500/月,或可提供过渡性住房2年。学校协助联系团购商品房源,购买时可用人才引进费代为支付购房首付款

    10-15万元

    C类博士

    15-30万元。享受3年副教授待遇,满3年时考核合格者继续享受副教授待遇

    住房补贴500/月,或可提供过渡性住房2年。学校协助联系团购商品房源,购买时可用人才引进费代为支付购房首付款

    5-10万元

    特别说明:我校教师招聘投递简历、来校考察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报销博士来校考察往返路费(火车硬座或硬卧,汽车票),免费住宿。

    三、应聘及联系方式

    (一)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

    通讯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一环陕西理工大学人才办

    邮编:723000

    联系人:邓老师(15249168311 

    联系电话:0916-2641488          E-mail: slgrcb@snut.edu.cn

    抄送gxszwhr@163.com(电子邮件命名格式:高校师资网+毕业学校+学历+应聘岗位+姓名)

    (二)海内外优秀博士及创新团队

    1. 应聘方式

    1)应聘方式:应聘人员或团队将应聘材料一并发至所在学院/单位邮箱(命名:姓名(或团队负责人姓名)+应聘学院+所学专业+毕业院校)。

    注:应聘材料:个人或团队及团队成员中文简历、学历学位证书、获奖证书扫描件、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或著作等)、《陕西理工大学应聘人员登记表》或《陕西理工大学应聘团队及成员登记表》(见附件下载)

    2)招聘程序:提交上述应聘材料——资格审查——电话通知面试——线上试讲、面试——学校研究——公示——签订就业协议

    2.通讯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一环路陕西理工大学XX学院

    邮编:723001

    陕西理工大学官网(通知公告栏):http://www.snut.edu.cn

    学校网站人才招聘栏网http://rsc.snut.edu.cn

    3.人事处联系电话:0916-2641399

    四、招聘学科方向及专业需求

    (一)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招聘学科方向

    对生物学、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等学科优秀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学校重点支持,具体以协议为准。欢迎其他学科优秀人才致电联系)

    (二)2020海内外优秀博士招聘专业需求(见附件)

     

    陕西理工大学人事处(人才办)

    2020年4月13日

     

     

     

     

     

    附:陕西理工大学2020海内外优秀博士招聘专业需求表

    招聘单位

    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生工学院

    植物学、中药学、林学

    李老师

    电话:0916-2641661

    邮箱:519046951@qq.com

    生物制药、制药工程、药理学、生物化工

    微生物学相关专业、真菌学、食药用菌相关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水产品贮藏与加工)

    机械学院

    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相关交叉学科方向

    李老师

    电话:0916-2642922

    邮箱:493899525@qq.com

    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相关交叉学科方向

    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环境工程等相关交叉学科方向

    工业设计及理论研究

    化学学院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谢老师

    电话:0916-2641660

    邮箱:26614744@qq.com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及相关交叉学科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锂离子电池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半导体材料、二维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塑性成形、焊接等方向

    罗老师

    电话:0916-2641711

    邮箱:528023440qq.com

    土建学院

    土木结构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地理信息科学、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叶老师

    电话:0916-2641947

    邮箱:359186130@qq.com

    电气学院

    电气工程

    陈老师

    电话:0916-2641795

    邮箱:2609100388@qq.com

    数计学院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与教学论

    任老师

    电话:0916-2641600

    邮箱:1174516248@qq.com

    统计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电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杜老师

    电话:0916-2641630

    邮箱:583291529@qq.com

    电子信息类、计算机、人工智能等

    凝聚态物理、光学

    物理学类

    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

    张老师

    电话:0916-2641577

    邮箱:565137209@qq.com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文艺学或中国现当代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谢老师

    电话:0916-2125096

    邮箱:749841432@qq.com

    政治学、 中国史

    管理学院

    管理学(会计、财务、审计方向)、金融学

    王老师

    电话:0916-2124909

    邮箱:274075996@qq.com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方向)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经法学院

    法学学科

    宋老师

    电话:0916-2641652

    邮箱:450061705@qq.com

    经济学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学科

    文旅学院

    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

    杨老师

    电话:0916-2641602

    邮箱:407691055@qq.com

    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风景园林、旅游规划

    教科学院

    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刘老师

    电话:0916-2641654

    邮箱:liuxxixiwgh@snut.edu.cn

    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教育应用

    学前教育学

    教育学

    艺术学院

    美术学

    张老师

    电话:0916-2641643

    邮箱:10681215@qq.com

    音乐学

    环境设计

    舞蹈编导

    体育学院

    体育学

    刘老师

    电话:0916-2641681

    邮箱:14961991@qq.com

    外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教学论、翻译方向)

    刘老师

    电话:0916-2641613

    邮箱:327374658@qq.com

    汉水文化中心

    古籍整理及研究

    张老师

    电话:0916-2641503

    邮箱:965258934@qq.com

    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及区域历史研究

     

    注:未列入上表中学科专业的A类优秀博士欢迎投递简历和垂询。